首页
首页 > 快讯 > > 详情

华为回应车 BU 独立,与事实不符!

2023-08-14 13:18:09来源:懂车帝

最近,有媒体曝出了惊人消息,称:华为车 BU 要独立,目前正与重庆国资委密切接洽合作事宜,拆分后,华为总部将收回在车 BU 上多年的研发投入。

* 图片来源华为官网


(资料图片)

此外,余承东曾表示:华为在汽车业务上投入很大,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,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,绝对是烧钱且很难干的生意。

不过,华为进行了迅速回应:网上传闻与事实不符,华为没有与重庆国资委洽谈车 BU 相关事宜。

这又让车 BU 未来的走向,变得扑朔迷离起来,车 BU 的发展历程与业务类型如何?独立传闻又是否能成真呢?

华为“造车”太纠结

在 2019 年,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,简称车 BU ,并确定了在汽车领域的定位与业务边界,即不造车,帮助车企造好车。

但实际上,针对三种业务模式来说,华为早已进入汽车领域,最早推出零部件模式的时间是 2013 年,合作车企有比亚迪、吉利宝马等;第二种是 HI 模式,主要是与车企联合开发,提供自动驾驶软硬件和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,代表车型有北汽极狐。

第三种是智选车模式,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和整车设计,产品进入到华为渠道销售,也是含华量最高的,以问界为代表。

我们之前已经分析了很多次,华为以供应商的身份,进入汽车行业,主要以车企为客户,尽管外界已经多次质疑华为会亲自下场造车,但从目前看,这种可能性并不大。

关键还是来自智选车模式的困惑,赛力斯更像是华为的代工厂,而且新车却并未以华为来命名,而是用了二者共同孕育的问界。

可这也存在纠结,直接使用华为品牌,肯定会引发车企客户的竞争忧患意识。年初,在华为的宣传物料出现在问界店里后,广汽与华为从联合开发到选择自研,或许也是直接让任正非再签“不造车”文件的诱因。

但在消费者认知与市场推广宣传上,华为的品牌号召力,又确实是优势。不过随着华为与问界的深度捆绑,华为是否亲在造车,已经不再重要。

另外,针对业务的投入与成绩表现,智选车也正在成为重头戏。

自动驾驶技术,无疑是华为投入最大的,但 HI 模式发展并不顺利,余承东也曾表示:华为无法深度参与产品的设计与渠道销售,仅提供自动驾驶技术,从市场层面来看,对销量的拉动有限。

对比之下,智选车模式的体系力与执行力要更加完整。只是今年以来,问界的销量表现有些疲软,增幅不如去年出色,这也是外界猜测:车 BU 独立的根本原因。但老狐并不这么认为。

智选车要有大动作

首先是收益能力,根据华为在官网公布的 2023 年上半年业绩来看: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3109 亿元,同比增长 3.1 % ,净利润率 15.0 % ,其中,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 10 亿元。

对于业绩表现,华为表示:整体经营稳健,结果符合预期。轮值董事长孟晚舟提到:华为抓住数字化、智能化和低碳化的发展趋势,在根本技术上压强投入,聚焦为客户和伙伴创造价值。

能够说明两点问题:车 BU 目前的业务状态,是让总部满意的。同时,智能化领域,也是华为的发展重点。

其次是发展能力,华为与奇瑞合作的首款轿跑,最近迅速登上了热搜,无论是制造实力、供应体系,还是车身等传统部件技术,奇瑞的业内地位都要大幅领先于赛力斯。

与华为的合作算是强强联合,日后产品的更新能力也更有保障。而且依托于更好的制造成本控制能力,新车未来在售价上,也有望更具竞争力。

另外,新车采用了全新的命名方式,这或许也意味着智选车将构建全新的生态体系。

余承东也曾表示:华为品牌可以用于生态的打造。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:未来或为华为问界、华为智界,与不同车企的合作,在品牌之间采用并行的方式,并归入华为大生态下。

同时,有消息称:华为正在扩大智选车的销售门店,打造全新的销售体系。再加上后续的江淮与极狐,有了众多传统车企伙伴的加入,智选车在产品序列的构建上,其实并不弱于传统车企。

更重要的是技术领先性,跑赢新能源下半场,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,被喻为“技术核心”,在这方面,华为显然是擅长的。

鸿蒙系统对于软硬件的兼容与丰富的功能,我们就不多赘述了,毕竟华为手机的销量与售价就摆在那里。

特别是多家车企陆续开放的城市 NCA 领域(城区智驾领航辅助),华为先行了一步。目前,华为 ADS 2.0 已经在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杭州、重庆 5 座城市开放,并即将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。

今年第三季度,城区 NCA 将在 15 个城市落地,四季度新增 30 个城市,且华为的高速 NCA 已覆盖近 300 个城市,建立了一定的技术壁垒。

反过来说,车企对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技术实力,参差不齐,随着消费者的日益关注,华为车 BU 的潜在客户也将增多。

最后揭开谜底,老狐觉得有一种说法比较靠谱,华为车 BU 的独立,类似荣耀,有望解除部分供应链的封印,获得更多的芯片资源。需要强调的是,目前官方并未公布准确信息,一切都只是猜测。

跑赢新能源下半场,多家车企领导表示:国内市场即将进入淘汰赛阶段,未来拼的是技术、体系、产品、服务和速度等综合能力。

目前,在这几大维度上,华为车 BU 并无明显短板,尤其在更多头部车企伙伴加入后,智选车在传统制造体系的能力,也将会获得相应提升,消费者更为关心的是,未来到底能否开上华为牌汽车。

华为官网、余承东微博

泽天

标签:

上一篇:湖北移动科技赋能智慧城轨 江城地铁装上“5G×云”双引擎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资源

课程

VTECH HOLDINGS(00303.HK)将于12月15日派中期股息每股0.17美元_焦点速读